《这里,曾经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一一给母校
66届小学毕业生 艾新建
寒来暑往,暮雨朝霞。
时光流转中,
我们的八一学校
即将迎来她的七十华诞。
今天,可有谁知道:
她一一1947年的荣臻子弟学校,
诞生于战火之中?
可有谁记得:
河北阜平县沟槽村里,
开学的第一堂课?
也许:锅灰涂抹的黑板,
白土捏就的粉笔,
粗陋斑驳的板凳,
坑洼坚实的土地。
前方,父辈们驰骋沙场,弹火硝烟。
在这里,儿女们混沌初开,日渐识丁。
伴随着硝烟散去,和平降临,
学校历经辗转,几度迁移。
当北京市八一学校的牌匾挂在海淀区苏州街的校门,
更多的师生陆续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这里,曾经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阳光轻轻泼撒进教室,
清脆悦耳的书声,
渴求的目光,专注的沉思。
偶尔当老师提问时的无言以对,
看到试卷上100分时的窃窃自喜。
当然,这个世界还有更多缤纷绚丽的色彩:
你记得班队行进时高亢的歌声;
你记得操场上的健步疾飞,汗流浃背;
你记得大扫除擦玻璃时踮起的脚尖;
你记得参加校外竞赛载誉归来的同学自豪的笑脸;
你记得宿舍门前的七彩迴廊和假山、流水;
你记得食堂的方桌长凳,和饥肠辘辘时炊事员伯伯烹就的美味佳肴;
你还记得晚上当熄灯铃声响起,宿舍里由喧闹归于寂静时,老师在昏暗中悄然离去的背影。
在这里,大家既是师生、同学,更似亲人。
朝夕相处中,留下无数温馨隽永的画卷。
因为,师长们知道:
为师者,当如父、如母。
因为,学子们知道:
为师者,亦如父、如母。
七十年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单薄地来,充实地去。
无论走到哪里,
这所学校的熏染总在大家身上留着痕迹。
莘莘学子,赤赤愿心:
正直,刚毅,求知,诚实,
做祖国有用有才之人,
或成为大家一生的追求。
今天,古稀之年的学校依然年轻,愈加美丽。
让我们共同举杯:
祝愿她永远朝气蓬勃;
祝愿所有曾经与她一起成长的师生们渐深的皱纹里永远涟漪着纯真的笑意;
祝愿年青学子们今日沉淀,日后惊艳!
感恩八一学校,
感恩师长,
感恩同学们!